九旬抗美援朝老兵朱大银:烽火岁月铸忠魂 英雄精神代代传

9/25/2025 11:58:37 AM华文作家网来源:作家报         点击数:
关键字:

本报讯(《作家报》记者李法明 李淑刚 特约作者徐成杰 特约通讯员李梓报道)2025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退役军人大健康孵化基地工作人员与安徽大学志愿者专程来到合肥,探望92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朱大银。虽已逾九旬,朱老仍腰杆挺直、精神抖擞,早早在小区楼下等候,谈起七十多年前的烽火岁月,老人眼眸中瞬间燃起光亮,那段在炮火中淬炼的记忆仿佛从未褪色。

保家卫国 青春热血赴战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句穿越时空的口号,至今仍深深镌刻在朱大银的记忆中。1951年元月,年仅17岁的他毅然参军,加入高炮64师一团卫生科成为卫生员。经过短暂医疗培训后,他在当年春节告别亲人,随大部队奔赴朝鲜战场。

从1951年到1954年,朱大银所在的高炮部队辗转朝鲜多地,在山林间隐秘设伏,等待敌机进入射程。凭借精准打击和顽强斗志,部队先后击落多架敌机,他个人也因英勇表现荣立三等功。“我们的阵地总在移动,白天隐蔽,夜晚作战,就是要让敌人摸不清规律。”朱老回忆道。

峥嵘岁月 烽火中的生死记忆

谈及最难忘的战斗,朱老的思绪回到了1951年“联合国军”发起的夏秋季战役。“那是最艰难的时刻,药品短缺、运输线被封锁,卫生所里伤员挤满了帐篷。”即便如此,战士们仍用仅剩的一枚炮弹击落敌机,创造了战场奇迹。

“有次去高炮阵地送物资,我站在低处,一位战友在高处警戒。敌军炮弹突然落下,碎片全炸向了他……”讲到这里,朱老眼中泛起泪花,声音也有些哽咽。那位战友的壮烈牺牲,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却也化作了坚守的力量。“再难我们都挺过来了,因为身后是祖国。”

硝烟散尽 初心不改传薪火

硝烟散尽后,朱大银复员回到地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如今看着繁华街道、窗明几净的屋子,老人欣慰地说:“这都是当年我们用命拼出来的安稳日子。”离休后,他更成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宣讲员”,常穿着珍藏的志愿军军服,给青少年讲述战场故事。

“现在国家富强了,武器先进了,再也不用受当年的苦了。”朱老抚摸着军服上的徽章,目光坚定,“我能做的,就是把故事讲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志愿军的牺牲与坚守。”

殷殷寄语 薪火相传向未来

面对来访的青年志愿者,朱老殷切嘱托:“青少年要紧密追随时代,努力学习建设祖国,让国家更强、中国人底气更硬。”他特别强调,“千万不能忘记历史,老一辈吃过的苦要记在心里,化作今天奋斗的动力。”

从青春赴战到白发宣讲,朱大银的人生轨迹正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生动缩影。那些在烽火中淬炼的忠诚与担当,终将成为激励后人砥砺前行的精神火炬,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九旬抗美援朝老兵朱大银:烽火岁月铸忠魂 英雄精神代代传为作家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未经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作家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我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作家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我们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