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名城”活动在哈尔滨举办
本报讯 9月17日-20日,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哈尔滨市文联、哈尔滨地铁集团联合主办的“哈尔滨2025名家写名城”活动成功举办,以文学之力为城市振兴注入新动能。
“名家写名城”是哈尔滨市文联倾力打造的文艺活动品牌。自2023年起已邀请王蒙、梁晓声、徐贵祥等10余位文学名家赴哈采风创作,通过笔墨生动讲述哈尔滨故事、传播哈尔滨声音、展示哈尔滨形象,在文学界与城市文化领域引发热烈反响。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名家写名城”活动进一步升级内涵,旨在以名家视角与文学表达,深挖哈尔滨多元融合的深厚文化资源,展现城市建设发展成果与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引导广大作家主动担负新时代龙江全面振兴的文艺使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贡献文艺力量。
“名家写名城”活动期间,系列特色环节有序开展。此次活动不仅是哈尔滨文化品牌建设的又一重要实践,更以文学为桥梁,串联起城市历史与未来、人文与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力量,助力哈尔滨在新时代振兴发展征程中绽放更耀眼的文化光彩。(凤龙)
第二届金熊猫奖在成都揭晓
本报讯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金熊猫盛典13日晚在四川成都举行,第二届金熊猫奖共计27个奖项归属揭晓。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获最佳动画片奖,《还有明天》获最佳影片奖,《山花烂漫时》获最佳剧集奖,《新荒野》获最佳纪录片奖。
据悉,第二届金熊猫奖面向全球共征集了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343部影视作品。金熊猫奖永久落户四川,每两年举办一届,致力于通过评选全球优秀影视作品、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边思琪、尹恒)
陆健新诗集《AI和报信鸟》研讨会在沪举办
本报讯 9月14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陆健先生的新诗集《AI和报信鸟》研讨会,在徽式、雅致的上海中青旅东方国际酒店八楼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华文艺网、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中心和上海徽喜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诗集《AI和报信鸟》是由辽宁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6月出版发行。该诗集以跨境艺术方式,向读者呈现了一本具有新型思维、独特视觉、多向纬度的文学著作,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一本结合AI技术,描写形态各异、色彩斑斓鸟类的新诗集。其创新性、实践性与突破性,与一些未知的可能性,留给大家很多学习与深思的空间,值得一些专家与学者们的研究和探讨。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诗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陆健,诗人、小说家安谅,上海大学教授、博导钱文亮,上海交大教授、博导何言宏,诗人、上海社科院城市诗歌研究室首席专家瑞箫,诗人、东方卫视导演张怡,上海大学教授廖亮,诗人、上海作协创联室负责人杨绣丽,上海徽喜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涛,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教授杜轶文,上海交大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王晓静,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杨四平,诗人、中华文艺网总编辑牧野,还有诗人戴仁毅、石沉、邓登楼、周长元、曹卫东、霍晓松、徐焰青等30余人。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杨四平先生主持。
中华文艺网总编牧野先生致欢迎词。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陆健声情并茂地介绍了《AI和报信鸟》的创作情况。
与会作家、诗人、专家、教授等也先后作了发言。主持人杨四平教授总结说:在今天这个战火四起的世界上,和平与爱显得尤其重要,环境问题也尤其突出。这是整个人类面对的共同困境。据我们的阅读视野,还没有一部规模化地专门描写、表现鸟类题材的诗集。用前所未见的爱心去表现鸟类题材的诗集。这是中国诗人发出的重要声音。所以我们要感谢作者。(小孩哥文化传媒)
粤疆两地作家在阿勒泰探索地域与文学的关系
本报讯 “阿勒泰——花城文学周”系列活动之“从海边到天边——粤疆两地作者交流会”在新疆阿勒泰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新疆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代表作家,包括王族、朱山坡、申霞艳、王威廉、陈崇正、黄灯、别鸣、何常在、阿依努尔·吐马尔别克、赢春伊、巴燕·塔斯肯、王瑛、温雄珍、章新宏、苏烛等作家、学者。花城出版社社长、《花城》杂志主编张懿,花城杂志副主编杜小烨以及阿勒泰文联党组书记吴广平等主办方代表出席。
交流会由花城文学院签约评论家陈培浩主持,与会作家围绕地域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展开,探讨边地经验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
具有跨地域生活经验的作家分享了不同文化背景对创作的影响。阿依努尔表示自己是新疆人,在广东肇庆度过了高中生活,那段时光塑造了她的人生观念。她讲述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乘坐78个小时的火车是在奔向更光明的前程。
新大众文艺代表作家畅谈个人的生活经验,其中瑛子最近创作了《清洁女工笔记》,她分享了做清洁工时观察到的广东生活。(雪滢)
走进秘境湘西,触摸文化沃土
“红色湘西作家行”文学采风创作活动圆满结束
本报讯 9月10日至15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作家团一行,来到了湘西,开展了“红色湘西作家行”文学采风创作活动。绚丽湘西七彩文化,红色是它不朽的主色。湘西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是湘、鄂、川、黔苏区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的中心,更是伟大的红军长征最后的出发地。为全面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促进民族文学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湘西文旅事业繁荣发展,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湘西州文联联合举办了本次文化采风创作活动。
来自北京、云南、广西、江苏、四川、辽宁、黑龙江等地的作家尹汉胤、鲁若迪基、于永铎、石朝雄、韩玲、李洪奎、阿凤、于兆文、韩静慧、贺颖等参加了采风,湘西州文联主席向午平、副主席黄青松全程陪同此次活动。
采风团走访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泸溪县浦市古镇,参观万寿宫、李家书院、青莲世第、吉家祠堂(陆军监狱旧址)等地,观看辰河高腔表演,为艺术的精湛折服。深入了解当地红色历史与文化传承,感受烽烟之下深沉悲壮的家国情怀。情之所至,作家们纷纷提笔,饱含深情地留下对浦市古镇的真挚祝愿。红色湘西的代表之一,龙山县茨岩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在花垣边城“刘邓大军渡江指挥所”,红色故事感动着每一位作家。在
走进秘境湘西,触摸文化沃土。行程中作家们纷纷表示,无处不被神秘湘西丰富多元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时不被红色湘西的赤诚故事感动着。几天的实地走访,作家们感受深刻,汲取了丰富的文学灵感,未来将陆续创作一批反映湘西的作品刊发,以文学的力量助推湘西州未来高质量发展。依依惜别之际,参加采风的作家们,向州文联真情赠送了自己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签名本,将感动与祝福,致敬与希冀,留在了这片厚重神秘的大地山河。(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