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9/24/2025 5:14:22 PM华文作家网来源:作家报         点击数:
关键字:

本报讯  长安万里迎尊客,明月天涯共此时。9月15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文明的回响: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隆重启幕。来自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古巴、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秘鲁、委内瑞拉、乌拉圭、多米尼加等拉美地区15个国家的40位青年诗人,与37位中国诗人共襄盛举,共话诗歌与友谊。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何向阳等出席开幕式。

张宏森在致辞中表示,很多拉美青年诗人朋友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拉美距中国万里之遥,但见到大家,感觉亲切无比,“在文化上、情感上,我们是相通的”。他谈到,诗歌不仅属于个人、生活、情感,而且属于民族、时代和整个人类,“尽管你们的诗歌,经由不同经历和不同文字写成,但在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维度上,大家写下的又何尝不是同一首诗?这同一首诗能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渊源、文化脉络、社会发展以及时代新变,让我们真正从心灵上接近和理解这些国家和人民的情感,更让我们始终葆有对世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和美好追求”。

张宏森表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国的前途命运必将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诗歌尤其能够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灵交往、情感共鸣、思想互通。中国与拉美国家的文明互鉴、文化交流以及诗歌交往有着深厚传统,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段佳话。近年来,中国作协积极开展与拉美国家的文学交流,通过文化互鉴、互利、互通,进一步增进了彼此理解与欣赏。青年代表着活力、创造与梦想,是时代发展的强劲动力,是艺术创新的丰沛源泉,是文学的未来,更是人类的未来。期待各位拉美诗人充分感受中国文化、中国诗歌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崭新气象,把各自的理解与感受带回自己的国家、写到自己的诗中,用诗歌搭建起心灵的沟通之桥,激荡文明的回响。

孙大光在致辞中表示,举办这次诗会,是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行动,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举措。当前,陕西正在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积极引领新大众文艺发展,以文学艺术为纽带,深化对外人文交流合作。希望诗人朋友以诗为媒、互学互鉴,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用诗歌讲好中拉故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民心相通,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

拉美诗人代表曼努埃尔・贝塞拉(墨西哥)在致辞中谈到了中国诗人卞之琳的诗歌《断章》。他说,诗歌见证了我们今日所经历的一切,正是因为诗歌的召唤,大家才得以齐聚于此。他谈到,诗人的工作在于凝视世间万物,“我愿意相信也必须相信,在此相聚的我们,不仅想要保持那份完好无损、时刻准备着的惊叹能力,更将再次捍卫我们那份懂得如何凝望月亮的能力”。

开幕式现场,16位中外诗人代表登台,共同托举起身前的发光球体。倒计时结束,16个发光球体缓缓升起,两座连绵的山脉错落成形,标志着2025国际青春诗会正式启动。中国的秦岭与拉美大地上的安第斯山脉在舞台上空相连,千年长安的厚重文明与热情奔放的拉美文化在今夜灿然相遇。活动现场还呈现了形式多样的艺术表演,诗歌作品与舞台艺术巧妙融合,展现出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诗歌的旅程不止于今夜,在接下来的行程中,诗人们将分别在西安、商洛、北京参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诗歌朗诵、学术对话、诗歌座谈、实地走访等,沉浸式体验中华文明魅力和中国式现代化成就,深入理解现代中国的文化根基和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中拉文明互学互鉴,共同书写属于中拉青春诗坛的崭新篇章。(中作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为作家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未经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作家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我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作家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我们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