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作家报》记者李法明 李淑刚 特约通讯员袁红军报道)7月9日,佛山大沥盐步疗养院的房间里静谧如昔。103岁的黄埔老兵霍耀田安坐于轮椅上,岁月虽已让他难再言语,却在沟壑纵横的面庞间刻满历史印记。当女儿霍洁莹捧出褪色布袋,将一枚枚边缘磨亮的功勋章展开时,铜质勋章在窗光下泛着温润光泽——那些深浅划痕里,藏着烽火年代的枪林弹雨。这些勋章是穿越硝烟的信使,勾勒出霍耀田由热血青年到抗战军人的轨迹:每道磕碰都是生死考验的印记,每寸包浆都凝结着家国赤诚。这是他用青春浇铸的生命勋章,更是留给后世最厚重的无言教材。生死考验:在烽火中淬炼担当1922年,霍耀田生于南海。弱冠之年,日寇铁蹄已踏碎华夏安宁,“城郭残破,百姓流离”的记忆,点燃了他“驱逐日寇、复我河山”的信念。1942年,20岁的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十九期辎重兵科。军校是淬钢的火炉:凌晨紧急集合、负重越野、烈日下的队列操练,苦到极致时,他曾想“得场盲肠炎歇口气”,却仍会第一个站在训练场。日复一日的磨砺,将他的意志锻造成钢。战场从非传奇。“第一次见战友倒下,他腿都软了。”霍洁莹回忆,父亲晚年常对着老照片发愣,“但他总说,穿了军装就不能退。”在滇缅战场运输线上,他驾驶卡车穿梭炮火间,辎重兵技能成了部队“生命线”;阵地转移时,他背着药箱抢救伤员,军装被血渍浸透又风干。“哪怕战死,也算死得其所。”这份在恐惧中站起的担当,是那代青年最动人的模样。1952年,霍耀田解甲归乡,踏上原黄岐镇漖表小学讲台。从军人到教师,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守护”。他把战场果敢化作课堂严谨:教算术时要求像清点弹药般精准,讲“家国”二字时,一遍遍诉说不能忘却的故事。在简陋教室里,他不仅教知识,更播撒“坚韧”“正直”的种子。1983年退休时,校门口凤凰树已亭亭如盖。他教过的孩子有的成了医生,有的穿上军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深爱的土地。精神传承:从战壕到商海的红色接力霍耀田的故事,照亮了退役军人袁红军的路。7月9日,广东妙迪生物药业董事长袁红军握着霍耀田枯瘦的手,红了眼眶:“您的故事,每次听都心里发热。”袁红军的创业路遍布荆棘:开饭店应对食材涨价,经营农庄遭遇台风,转型兽药时面临技术瓶颈。“但比起霍老在战场上面临的生死,我这点难算什么?”部队教会的“攻坚克难”成了指南针。研发最艰难时,他带着团队泡在实验室“啃硬骨头”,终让“清肺止咳散”等产品通过认证,公司获评“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霍老用辎重兵技能保障部队,我用兽药技术守护畜牧业。”袁红军说,这是“专业报国”的另一种模样。如今,他的产品走进千家养殖场,作为大沥退役军人促进会会长,他更帮战友搭建桥梁:分享经验、对接资源,助退役老兵在新战场“再出发”。“把他们的精神融进做事里,就是最好的致敬。”勋章无言,精神有声。百岁老兵的故事,正在这片他守护过的土地上,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