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史年会在重庆召开

7/22/2025 11:42:52 AM华文作家网来源:作家报         点击数:
关键字:

  本报讯  6月22日电, 6月20日至6月22日,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史年会”在重庆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与重庆大学联合主办,主题为“银幕上的抗战:战斗意志、民族精神、文化血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亦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本届年会邀请了超过百位来自国内外的电影史研究专家与学者,他们共同回顾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所留下的影像记忆,深入探讨电影如何承载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6月21日上午,开幕仪式在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举行。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薛宁在致辞中表示,重庆这座城市不仅历经战火洗礼,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地。在此探讨“银幕上的抗战”,既是对先烈的深切追念,也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2025年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经过两个甲子的岁月变迁,中国电影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发展到如今的壮观景象,其发展历程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这一时间节点上,本届年会聚焦“银幕上的抗战”主题,正是探寻中国电影文化基因、理解其民族形式与精神内核的关键契机,具有深远意义。

  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冯业栋在致辞中表示,抗战时期是中国电影的关键阶段,电影人以笔为剑、镜头为枪,记录烽火硝烟,彰显民族不屈精神与战斗意志。重庆是抗战电影的重要创作基地,诞生了如《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等经典作品。抗战时期,重庆大学师生曾积极投身救亡;多年来,美视电影学院也致力于传承抗战精神,创作相关作品与研究成果。在多重历史节点下,我们应深入探讨抗战电影的历史价值,汲取智慧,推动电影史研究与创作繁荣,并促进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的联结。本届年会研讨成果必将有力推动重庆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活化利用,为学校相关学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自2012年设立以来,中国电影史年会始终坚守“系统化”“专题化”“学术化”原则,如今已成为中国电影史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与权威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历经多年沉淀,年会见证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学者投身其中,为学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据了解,本届年会共收到261篇论文,这些论文除了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作者之外,还有来自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印尼、澳大利亚、英国、比利时、美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在综合考虑选题、内容等因素后,最终选出93篇优秀论文进入年会宣读。

    近年来,青年学者持续成为年会的中坚力量。本届年会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青年学者的比重占79.3%,他们的锐气与探索精神,为中国电影史研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

此外,在“学术放映”环节,本届中国电影史年会为所有参会者准备了18部珍贵影片,其中,《霍元甲》(1944年)、《返魂香》(1941年)、《夜半歌声续集》(1941年)、《气壮山河》(1944)、《烽火渔村》(1948年)等都是极其珍贵的抗战电影;而《敌机轰炸重庆特号》《嘉陵江上》《重庆再次崛起》《第二代》《抗战标语卡通》《抗战歌辑》等抗战时期的纪录片和动画片为与会者呈现了更为全面、立体、多元的抗战历史影像。年会期间,组委会还举办“电影双甲学术沙龙”,深入探讨中国电影诞生的考据问题。(据中新网)

*【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史年会在重庆召开为作家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未经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作家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我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作家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我们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