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海(河南 )
在许多人家的门楣上,“家和万事兴”的匾额依然高悬。红底金字也好,黑木阴刻也罢,这五个字承载着中国人最朴素的期许。但行走街巷,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挂住这匾额的人家,屋内却常闻争吵之声;有些贴着这楹联的门户,亲人却已形同陌路。
东邻王家的门匾是去年新换的,烫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可就在上个月,兄弟俩为争老人那点退休金,竟当着卧病父亲的面撕破了脸,村口刘家的对联是请书法家特意写的,但三姐妹为争祖宅闹上法庭,至今不相往来。
这些人家不缺门上的家训,缺的是把这好的家训刻进心里的诚意。历史如镜,悲剧很多,可惜总有人视而不见,置门楣之上的金言嘱语当成了摆设。
今之社会,网络发达,言论自由,本是好事。然有些人专挑社会生活中的一点瑕疵,将个别污点放大为整体黑暗。他们忘了批评如同治病,需得对症下药,若家中成员见室内落尘,不扫而垢,见窗有破,不补而谤,这家庭岂能有好?国亦如家,见有不善,当思补救,而非一味没讦。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门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家兴旺,则国家富强。那些挂在门上的匾额,首先要挂在心上,实践在行动上。如今站在门楣下还在自私自利,对社会和家人缺少爱心的人们,不妨先擦去牌匾上的灰尘,同时更要彻底洗净心中的尘埃。对父母多一份孝心,对兄弟多一份忍让,对社会多献出一份暖意,对邻里多一份互助和关爱。小事不争,大事共商,难事同当。
门匾易挂,心匾难立。愿“家和万事兴”不再是门上的装饰,而成为流淌在每个人血脉中的教养。如此:家门可兴,国门可旺。
*【擦 亮 心 上 的 门 匾为作家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未经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作家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我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作家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我们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