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学

10/5/2023 4:57:45 PM华文作家网来源:作家报         点击数:
关键字:


刊头题字:叶建华(中国)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推广海外华文作家诗人
传播华夏文艺经典精萃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原《西安日报》社主任编辑,高级编辑庞进题贺(加拿大) 

 

海外艺术之星

     《春》油画  作者:黃小央 Shirley huang         黃小央 Shirley huang 加拿大华人,水彩画家


讲给多伦多春天的掏心话
枫舟(加拿大)
  枫舟  原《海外诗刊》主编,加拿大官方诗人协会会员,多伦多诗友会会长,多伦多英诗读书会会长。有诗作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创世纪》《诗潮》《诗歌月刊》。多次在诗歌大赛中获奖,获得加拿大第三届国际大雅风海外华语文学杰出创作奖。出版有四本中文诗集,亚马逊上有其三本英文诗集,出版有译作聂鲁达《一百首爱情十四行诗》中文版。


多伦多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林中小径上的残雪四月初才不见踪影
四月底,树梢冒出点滴的嫩芽
荒草地一丝丝开始发青
走出密林的麋鹿看着我一脸的发呆
它是否知道我的诗里有它看我的矫健身影?

春天,别总在冻土上铺天盖地的蔓延绿色
河道里哗啦啦地流淌
枝头上小鸟般地仰望
你看见我伸向你的手掌?

春姑娘,跳上我的掌心吧
我也是一块小小的土地
让我的嘴角流露光鲜的童话
让我的苍老绽放为一片雨后的春色
让我的日子是一截截奔向天际的小蒲公英花

金莲绕凤楼 •  众荷喧哗
彧蛇(加拿大)
  彧蛇  加拿大中英双语诗人,翻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加拿大国际华人作家协会会长,诗情太平洋国际文学社总社长及总编辑,唯美诗歌联盟副秘书长,北美诗社副会长,加中笔会会员。《多伦多国际诗歌艺术节》《多伦多作家节文集》总编。 著有《如果思念》《生命的底色》个人诗集,作品《大爱无疆》被编入中国教育局课本。主编并出版多种诗歌集、作品集。


目送归帆天涯醉。
雰雾起、西风孤唳。
柳塘温婉依山水。
众喧哗、我当沉睡。

斜阳万千妩媚。
归宿鸟、声声欲碎。
淡妆浓抹心憔悴。
终云游、入深禅味。

 次韵白石(暗香咏荷之一)
姜建青(加拿大)
    姜建青  早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曾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美国深造,之后移居加拿大多伦多。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创作。


冶容绝色。
正芳心悄吐,莫喧羌笛。
玉骨冰姿,露浥香凝肯攀摘。
浑似真妃出浴,叹愁杀、赵昌椽笔。
怜高洁、一曲清歌,池畔醉瑶席。

倾国。亦愁寂。
想舞罢霓裳,往事堆积。
月明太液,云外亭亭最相忆。
只恐西风吹早,红衣落、一池空碧。
感飘零,蓬辈匹,可堪消得。

瘦兰之舞
星出而作(加拿大)
    姚建雄  笔名星出而作,祖籍重庆涪陵,1963年出生在山西榆次,加拿大华裔知名写手。工信部正式注册备案的网络组织——中国朗诵联盟文学顾问,中国作家联盟文学指导。曾任国内高校教师、知名报刊编辑记者、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研究部经理,2000年技术移民加拿大蒙特利尔。曾任中国网络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刊物《中国诗》五名编委之一。百度星出而作,可见海量诗文、歌曲和朗诵作品的文字、音频和视频版。


兰有千种数你瘦,寥寥几笔写清幽。
豪门相邀拒出山,乌云压顶不低头。

一枝花开漫山香,花神美名不胫走。
唤得彩蝶来伴舞,仙姿神韵赏不够。

梅兰竹菊四君子,桃源深处相携手。
待到大雪封山时,寒梅为朋松作友。

俗品诗中总隐身,仙人画里常挥袖。
千古大赋歌不尽,百年空山意何求。

要与废材同病塌,听凭良玉卧深沟。
红尘功与名俱灭,不废清溪万古流。

梵高的心
戴宇(日本)
    戴宇    上海出生,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1991年去日本就学、留学、工作至今。现任亚洲文化艺术家联合会上海分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上海浦东作协会员,日本《阳光导报》专栏作家,《人民作家》驻日代表。作品发表在世界各地的诗刊报刊杂志,多次获奖,并被选入香港中学生教科书教材。出版个人诗集《世界之外的雪》《刻在墙上的春天》(上海文艺出版社)。

黄昏
在风沙的攻击中
缓缓倒下

向日葵
又一次被风铃唤醒
橙黄的羞涩
在你的背影后
蔓延甜美的气质
那是秋的诱惑

我从盛夏走来
路过
你的芬芳
请不要诱惑

那一片的金黄

我将走入冬雪的童话
在寒风中膜拜
不需要果实
只要你
一个虔诚的故事

百年萤火虫

曹晓梅(新西兰)

曹晓梅  旅居新西兰,陕西人。1980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留校

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做编辑工作。1997年移民新西兰,如今在新西兰奥克兰工作生活。

爱好文学。加拿大高校文学社会员。
    中国的地下,藏着很多秘密,比如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陕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而在中国之外的世界各地的地底下大概率是挖不出来啥好东西的,要想博眼球只能在洞穴中努力寻找了。洞穴中一般藏着的不是秘密,却是神秘与惊喜,是大自然上千上万年来,给人们精雕细琢的作品,只等着有朝一日幸运的人抬头撞见它。
     在新西兰北岛距离奥克兰约三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一处欣赏萤火虫的最佳体验之地,怀托摩(Waitomo  Cave)萤火虫洞。据说是一百三十年前发现的。
    怀托摩萤火虫洞所在地的地区有数百个因由地下溪流冲积石灰岩而成的洞穴,千万年来地下溪流不断冲刷软质的石灰岩,最终造就了这些洞穴群,并构成了庞大的溶洞系统。这些洞穴内有着鬼斧神工的造型,有从洞顶往下成长的钟乳石,有从洞底拔地而起的石笋,还有历经数百年由滴水形成的尖锥形的层状岩体,如果它们彼此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钟乳石柱或钟乳石支柱,如果它们彼此盘旋,就成为钟乳石构造。这些都是专家们说的。
    庞大的洞穴系统中,最主要的萤火虫洞穴有三个,怀托摩洞只是其中之一,对游客开放的部分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的仅用于专家研究。
    三个洞因地形等各种原因,各用一种方式游览,分别是步行、乘船和黑水漂流。黑水漂流是最刺激也是最不可思议的游览方式:游客通过爬行、游泳、利用充气的橡胶内胎穿梭通过洞穴,还将在黑暗中体验绳降或铁索滑行。这种黑水漂流,不是说水是黑色的,而是全程都是在黑暗中进行,因为萤火虫不能见一丁点光,否则它就会死掉。这种游览方式只有胆大包天的人才喜欢,一般人我劝你别尝试。
     步行游览方式,我是被别人忽悠着往前走了几步,但是马上就掉头跑出去了。洞穴里那是漆黑一片!下一步脚会踩到啥只有天知道,也许就踩着一个软软的啥东西,简直不敢迈步抬脚,心里十分恐惧。
    最推荐的游览方式是坐船,但是小孩子得十岁以上才行,太小孩子不能确保安静。新西兰的这些萤火虫与世界其它地方的萤火虫不同,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遇到光线和声音便无法生存。目前只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发现了这种萤火虫。人们无法在影视作品欣赏到,连旅游宣传片也屈指可数。据说旅游宣传照片都是政府用特殊的成像技术做成的,绝对不会是现场用摄影摄像机拍摄的。所以,新西兰的萤火虫,只能用眼睛定格,用文字描摹。
    导游和船夫由一人兼职。船夫没有船桨,船夫手拉着头顶的一条绳前进,船过水无声。导游从头到尾一声不吭,全程缄默。游客也被要求全程宁静,只能看,不能感叹。
    进入洞穴中,抬头一看,瞬间就会被眼前的景观震撼。成群闪着蓝色荧光的萤火虫就像一片触手可及的银河,让人禁不住以为自己来到了夜空,美到失语。蓝色的光点如满天繁星,闪闪烁烁,密集处层层叠叠,稀疏处微光点点。远远望去,仿佛观赏星罗棋布的万家灯火。“群星”倒映在水面上,如万珠映镜,美不胜收。 
    或许是环境非常适宜,溶洞里的萤火虫数以万计地停歇在石壁上,加上内部并不透光,所以恰好形成了这般奇景。
    据专家们说,新西兰的萤火虫生命周期只有一年。幼虫会发光吐丝,其荧光随着年龄增大愈加明亮。幼虫经过约半年时间变成成虫,奇怪的是,成虫有翅膀却没有嘴,无法进食,也不会飞。只是疯狂地交配产卵,直至筋疲力尽,最后,它们会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撞向幼虫的丝网,舍身给自己的后代作食物。
    这些小小的精灵,以蓝色的火花照亮黑暗的地下,这些微小的生物以无数的数量装饰着洞穴的天花板,从而创造了一个闪烁着蓝光的鲜活天空。
    它们振奋昂扬的生命力会震撼每一位参观者。

 

 

*【海外文学为作家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未经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作家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我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作家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我们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