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葛洲坝走来

10/3/2023 11:30:07 AM华文作家网来源:作家报         点击数:
关键字:

汪群(浙江)

 

 

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在了家门口,可是对经常走进百姓家的电站青年杨宏来说,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姓大名。杨宏亲切地告诉乡亲,为了打招呼方便些,今后就叫我一声“小杨”吧。纯朴的乡亲也就顺了他的心愿,热情称呼他:“电站小杨”。

1999年6月,杨宏毕业于湖北葛洲坝高级技工学校,三年制学习的是水工建筑专业。1998年9月,小杨临近毕业时18岁,与46名学员一起被人事部门确定为定向培养对象,提前进入了葛洲坝集团三峡指挥部实习。杨宏,被分配去了浇筑一队。

定向培养,对杨宏来说是个热名词,他充满着憧憬。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除了起早贪黑忙于种地,每年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家里饲养的两头生猪。杨宏起初的心愿:自己长大后一定要挑起为家庭减负的担子,创造美好的生活。父亲病逝后,姐姐为了保障弟弟杨宏能完成全部学业,她初中未毕业就到沙市床单厂务工,把节省下来的工资拿出来供弟弟上学。杨宏暗自决心要为姐姐争气,为家庭争光。

让杨宏难以忘怀的,是1998年里半年多的实习期磨炼了自己,从此为投身水利事业立下毫不动摇的思想根基。“实习地距家四五公里,我每天天未亮就往工地上赶。虽然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但心里充满热望就觉得很快乐。为了能学到真实本领,我要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

1999年7月,杨宏如愿以偿,正式成为一名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者。“一踏上建设工地,我就想起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为学校曾经组织学生到宜昌参观葛洲坝,我远远看见巍峨的大坝屹立在长江之上,感觉到它稳如泰山,坚如磐石。那时我有预感,今后一定会有机遇与葛洲坝结缘。”

杨宏与“葛洲坝”的第一次机会来了。

1996年高中放暑假时,正是长江汛期,杨宏参加了一次特殊的汛期值守。村子里要求每家农户出1名劳动力去长江支流虎渡河边开展大堤防汛值守,16岁的杨宏为了替代大人自告奋勇报了名。那时,杨宏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在防汛现场,小杨始终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铲草皮、修马道,拎马灯、巡堤坝。小杨发挥自己经常在家做饭的长处,还帮助大人们烧火做饭,期间还去附近为当地老年人挑水。巡堤,主要查看大堤背水面有没有渗水点,如有发现第一时间就得向村指挥部报告。晚上换班轮休时,杨宏就着一条编织袋躺于地面休息,夜晚蚊子叮咬,无法熟睡,杨宏近2个月时间的坚持,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的称赞。

 

杨宏从小养成了爱劳动和节约的好习惯。工作后的第一个月,他被集团评上了先进个人,还拿到了占月工资10%的奖金。这笔奖金虽然不多,但让杨宏真正悟到了勤奋工作、务实劳动,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激励与帮助,也鼓舞自己在学技术、攻难关上增添发奋向上的动力。

杨宏在家时,从未有过重体力劳动,参加工作后的第一站就是木钢队岗位。那天,班长安排他去扛拉条,这是一种固定模板上的钢筋拉条。从仓库到工地足有700来米路,施工路段坑坑洼洼,行走已是艰难,况且小杨要肩扛10余根2米5长的钢条,分量接近100市斤。天气热,衣着薄,加上气力小,杨宏仅仅是肩扛了一趟,肩膀就磨破了皮。但他不叫苦痛,硬是咬咬牙坚持下来。

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杨宏,知道长江水的凶猛。能在长江上筑坝,其难度可想而知。小杨先后参与了三峡工程水利枢纽二期泄洪工程、三期RCC围堰工程和三期右岸大坝工程建设。一路走来,杨宏暗暗激励自己:能参与到三峡工程建设,责任虽重大,但使命光荣。

在三峡水利建设工地,杨宏还做过冲洗工,担任过冲洗班副班长、班长。领导觉得他实诚,后来安排他到质检岗位上锻炼,便很快担任了质检员。小杨深知,在三峡大坝建设上,“质检员”担子责任重大。那时,质量上提出“百年大计”,后来,又上升到“千年大计”。杨宏每时每刻都在给自己敲警钟,一丝一毫不放松质量这根“安全弦”。

作为混凝土盯仓质检员,杨宏24小时连续跟班,确保质量万无一失。混凝土入仓后,特别讲究浇筑的密实度、预埋仪器及预埋件的完整性,不能让模块变形。还有,浇筑时的振捣既不能过振,又不能不着边际,否则产生混凝土厚薄不均匀,影响质量导致漏水。经过这一道道环节,最后还得把握好“温控”,如果超温,所有材料就要报废。有一回,杨宏用温度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温度超过了16度,症结是停料时间过长。经过彻查原因,是混凝土塔带机传输设备出了故障。杨宏向领导请示后,及时作出停仓并采取补救措施。杨宏说,“盯仓”就是要牢牢绷紧“安全弦”,时时拧紧“安全阀”。不然,一道工序过去了,虽然一时看不出破绽,但它毕竟存在着质量隐患。

另有一回,杨宏发现仓号浇筑胚层比较厚,按规定是50公分为一层,结果超厚了50%。原因是塔带机指挥员疏忽,导致进料速度过快,且没有及时采取停运措施,也就是8小时内浇筑不能超过1300至1500立方米的极限。这种现象,是浇筑班为抢赶进度,导致下料过多而振捣跟不上。杨宏在质量面前毫不含糊,严格履行质检员职责,及时采取机械振捣与人工振捣配合跟上。但工序停下来就是两个小时,浇筑班长对小杨意见很大。为了鉴定安全质量,杨宏又提出专业压水、打孔水压试验,结果一些地方确实存在渗水现象。通过这次严格的质量监控,浇筑班长和项目经理得到了深刻认识,对处罚决定心服口服。后来,大家相互间配合得很密切,再也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小杨呢,通过这一事件,赢得了大家对他的信任,抓质量的威信也随之提高。

 

杨宏在三峡工程干了8年,战高温、抗严寒,搞文明施工,特别是把大坝混凝土质量看成是自己的生命。他把吃苦流汗,甚至流血流泪,都当成是锻炼中的每一步成长。他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很小,但千千万万个三峡人汇集起来的磅礴力量,为持续推动三峡大坝一天天长高,达到截流、蓄水和发电,这个时候才是自己最幸福和自豪的。

2007年,是杨宏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杨宏期望学到新知识、新技能,要求只有一个:到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岗位。到了三峡发展公司,杨宏一干又是14年。他从事大坝工程监理,就是从混凝土旁站监理员开始做起,认真学习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及验收相关的规程规范,熟悉设计图纸、施工方案,逐步提升监理业务能力。因而,杨宏后续又担任了监理工程师、监理组长。

“我记得,第一次参加监理部组织的业务知识考试,拿到了监理部的第一名;两次被评为金安桥监理部质量先进个人。”其实,杨宏还被评为三峡发展公司优秀员工和获得项目管理竞赛一等奖。杨宏对自己获得这些荣誉不沾沾自喜,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发奋学习。他先后获得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学历(工程管理专业)、水利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水工建筑专业)和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2016年12月,让杨宏没有想到,他被抽调到即将启动的浙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让他负责征地移民管理等工作。杨宏懵了:自己从工程一线的一名质量监督员,转变跨岗位、又陌生,却天天与百姓“打交道”的一名协调员、责任人,杨宏认识到这项工作更为棘手与挑战。但杨宏很快放下了包袱,高兴地接受了新任务。

“我的老家是湖北公安县,现在的长龙山电站是位于浙江的安吉县,两地的县名都带有一个安字,我的新岗位是‘社会责任专员’,也就是离不开安全岗位,这样也就不陌生了。”小杨信心满怀。

其实,杨宏是把一个“安”字深深植入了心底。领导让他转岗,就是看准他会做群众工作且满腔情怀。过去干的是工程安全质量,现在接管的又是“社会稳定与安全”,杨宏觉得自己一生也离不开“安全责任”!

在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杨宏主要参与征地移民有关问题的协调、征地移民信息的管理,还有征地移民招采管理和爆破影响方面的协调,杨宏始终抱着必胜的信心坚守在新岗位。与群众打交道,就是细心做好“矛调”中的每一件事,绝不能把一件微小事拖成了大事难事。

长龙山电站工程建设一拉开,诸如爆破影响、噪音危害、搬迁安置、引水管网等一系列问题就接踵而来,每一件事都与当地百姓千丝万缕,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此,杨宏没有胆怯和退步,心中牢记:“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

电站开建时,山区周围有散落的居住农户,有些村民找到杨宏提出诉求:隧道爆破震声响、粉尘大。杨宏与同事一起迅速拿出方案,隧道爆破采取了“隔音帘”;对开放性爆破一环,采取减少药量;把原来的一次性爆破,又改为分段和延时爆破,这样一来,诉求群众感到很满意。

有一次,赤坞自然村几位村民向杨宏反映,说他们代表的是60多户村民的诉求。原因是,电站车辆运输碴子过程中,由于道路坡陡带来车声噪音过大,杨宏多次到现场对多个点进行噪声测试,结果均超出了分贝要求。紧接着,隔音屏障措施就跟了上来。村民见到杨宏时,总会拉着他去家里喝上一杯热乎乎的野山茶。此时,杨宏心里暖融融的,觉得自己就该这样做,企业与村民就是一家人!

“处理这样的事,我们有一个专业团队,他们的工作同样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杨宏说,做一名“社会责任专员”,每天的作息时间都没有概念的。我的手机一天到晚不关机,就是让老百姓找我们时不耽误时间。许多时候老百姓找上门来,杨宏正在休息,但他毫无怨言,立马跟着他们走,并在现场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

履行“社会责任”,又是多方面的,也同样是绷紧社会安全“这根弦”。电站建设过程中,当地一些家庭子女上学经济上有困难,杨宏带着公司领导的嘱托,并与当地关工委对接核实,支助了515名青少年上学,有的是1年,有的是连续3年。还有,天荒坪贫困户194户,80岁老人有712人;大病支出型困难户有50户,这些,都得到了央企社会责任的真正履行。有些村子农户劳动力少,杨宏得知后又向公司反映,像西鹤村、港口村还得到了收割机、拖拉机、农药机和打捆机方面的提供与帮助。

2022年临近春节时,山下村子里有不少来自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的民工,他们反映:“要回老家过年了,施工单位对拖欠工资还没有声音。”杨宏找到所有施工单位负责人,让他们拿出拖欠工资明细账,查明拖欠的原因在公司还是施工方。杨宏与施工方一起,一笔一笔核实拖欠工资实数后,并挨家挨户上门让民工提供银行卡号,保证他们在返乡途中就可收到款项。有一位民工由于粗心,把银行卡号填报错了,结果收不到款项,在老家着急来了电话,杨宏逐字核对发现对方填错了数字,但这个时候公司已放年假了。“你春节后一到工地,就给付您的全部工资。”杨宏这一句话,让这位民工放下了“心病”,安心地过上了新年。

 

                                                          2023.6.19.

 

 

 

 

 

*【他从葛洲坝走来为作家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未经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作家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我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作家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我们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