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礼赞

5/29/2024 8:51:59 AM华文作家网来源:作家报         点击数:
关键字:

陈培英 (浙江)

 

老兵,102岁,谢世已有五年了。

一个春夏交替的早晨,也就是老兵97岁那年。一位中年男子挽着老兵,缓慢地来到一家灌汤生煎包店铺落坐。

中年男子身着银灰色短袖上衣、一副便衣领子,对襟还盘镶着纽扣,理的是一个和尚头,发稍儿冒着尖尖,下巴留一小撮约2公分长的黑色胡子,脸型介于圆和方之间吧。依乡下人习惯“审视”,他的模样至少有点儿另类。虽然如此,但从他的表情和眼神传递出的信息,他有着正直大方的气质,又可说像个体育教师。

中年男子搀扶的这位老人,当时右手还撑着个三脚拐仗,他正是中年男子的父亲。父亲个子不算高,中等身材,父子俩长相似一个印版刻出的。从老兵的神色与身姿看,我估摸着他原先的身体十分健朗。他现在的坐姿虽然不失端庄,还伴有一副严肃认真的表情,但让我觉得老人确实有点熟了(即老了)。老人的这种神态与表情,仿佛想告诉人们他心里有着许多故事要说,然而面对在场的一张张陌生面孔却又无从说起,老了也就说不动了。老兵着一身有点褪色的军装,威武的精气神犹在,有着庄重而不可辱的神态,胸前整齐地挂满了军功章!

父子俩进门来没有一句话的交流,只是老兵的儿子点了5个生煎包和一碗干挑面,特意让老板娘面条少放一点。生煎包子是预先煎好的,前来的客人可以直接食用,儿子选择的是生煎包。很快面条煮好上了桌,父亲怕吃不完,让儿子再取个碗,分拣和添加着吃。儿子吃完包子一直陪坐在父亲身边,看着他吃面。老兵认真地吃着干挑面,吃了一会儿放下筷子不吃了,也不发话,但两眼炯炯有神地盯着他儿子,他儿子以为父亲稍作休息会继续再吃。儿子这样想着时,突然“叭”地一声,老兵的拐仗重重地打在了儿子的后背上,有点毫不留情、速战速决。“啊唷”“啧”......儿子本能地发出呻吟,在场的其他客人也都被老人这样的举动惊呆了,一时间全场如毁灭性地没有丁点声音,好奇、不理解的目光齐刷刷地扫向他们,想一探究竟。老人的儿子以论秒的速度,捧起父亲分拣下的面碗,“嗖嗖.....”把剩下的面条迅速吃了个精光。

“那老兵是不是患老年痴呆了?”我在后厨房悄悄地问老板。

“没有痴呆,正常着呢,此前也有过那么一次。老兵是因为他的这代人是饿着肚子打江山过来的。现在生活虽富裕了,可是珍贵的粮食是万万不能浪费的!”

“哦,原来是这样。”听了老板娘的解释,我只能应了一声,很想表白一些什么,可是喉咙哽咽,鼻子酸溜,眼睛湿润,就是发不出一句话来,心底里由衷地敬仰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兵!此时,我读懂了父子俩的举动,也深刻理解老兵不是显耀胸前一排金光闪闪的军功章,而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翻身忘本!

这次有幸遇见老兵,也使我想起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那时我才十来岁,黄浦江部队驻扎在我们成份好的贫农家里,我家里也住进了几位战士。我虽觉得光荣,但年少不更事,根本不理解“解放军”三个字的分量与担当。

老板娘还告诉我,老兵的大儿子71岁,二儿子61岁,陪同他一起吃早饭的是小儿子,也有53岁了。试想,如今已逾百岁的老兵,在新中国诞生之前,正是血气方刚,年轻力壮,最需要吃饱饭打好仗的时候。老兵参与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亲眼目睹了一条条鲜活且宝贵的生命饿死冻死、战死沙场,而他幸运地活下来了。可是他忘什么也忘不了挨饿的滋味,忘不了一个个牺牲的亲爱的战友,不能忘记历史,不能丢弃军装。70后80后乃至00后生逢盛世,虽在教科书、语文书、历史书和影视作品里能看到读到老兵们的战斗故事,但他们有点不了解、读不懂老兵善意的那一棒。

谁是最可爱的人?当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子弟兵。正因为中国有过老兵、有过浩浩荡荡、千千万万大无畏的老兵们,才有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才有伟大中国的钢铁长城。所以,珍惜粮食,也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具体表现。

由衷地向老兵们以及所有军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老兵礼赞为作家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未经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作家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我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作家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我们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