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班氏演义》正式出版

5/29/2024 8:25:37 AM华文作家网来源:作家报         点击数:
关键字:

《班氏演义》故事梗概

 

春秋楚庄王时,由于“斗越椒之乱”,斗氏满门被斩。为避灾难,亦为纪念虎乳之恩,幸存的斗氏后裔改斗姓班。茂陵樊员外有孪生女喜文、弄剑,二女长成,效娥皇、女英,同嫁三秦才子班彪为妻。喜文生子班固,弄剑生子班超,但弄剑生班超时难产而亡,临终嘱咐姐姐务将班超当亲生子对待。班固领父遗命,立志写《汉书》,班超上了华山,跟华山道长学习武艺并自研兵书战策。

因小人诬陷,班固写史获罪入狱。班超飞骑洛阳替兄辩解,因明帝赏识,班固得以出狱,出任兰台令史,朝廷正式让他撰写《汉书》。同时,班固写《两都赋》,编《白虎通义》,撰《燕然山铭》,成千秋良史之笔。但不幸,他受窦宪案之牵连,被捕入狱,又因洛阳令种兢等人残酷迫害而致死。

班超投笔从戎,率36人出使西域,搞斩首行动,杀匈奴使者,斩于阗神巫,平疏勒、莎车。他亦为小人所诬,几次被诏欲回京都,西域陷于一片混乱。小班雄代父上书,窦固为之力争,方才使班超继续留西域,使西域52国摆脱了匈奴奴役,统一于东汉王朝,拓展并延伸了丝绸之路。其间,班超被迫休妻,但天公作美,他与巾帼英雄疏勒公主相爱;匈奴单于遣派刺客,三次刺杀班超,班超因中毒镖几乎丧命,幸被老郎中、疏勒公主和扎克采摘千年天山雪莲所救……正是这时,班昭奉诏入京续写《汉书》并教授嫔妃,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

班超被封定远侯后,因老思乡,回到洛阳。他与疏勒公主生子班勇,袭父职远镇西域,多有功劳。班超孙班始(班雄之子)虽有幸娶清河王公主,但因公主淫乱,班始杀之,遂获罪,不仅本人被汉顺帝降旨腰斩,同母兄弟姐妹皆被杀,但班勇未受牵连。班勇有父风,建立不朽功勋,且著有《西域记》,乃是中国军旅作家之鼻祖,永为国人所纪念。

编者按:近日,本报首席编委、著名作家袁银波所著长篇历史小说《班氏演义》,由线装书局正式出版,全书60万字。此书的出版发行,得到了班氏宗亲的鼎力支持,特别是原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班程农和陕西省妇联副巡视员班理,分别作序。本报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浓墨重彩班氏情

——长篇历史小说《班氏演义》序一

班程农

袁银波的这部60余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班氏演义》,终于由线装书局正式出版。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书:它记述的历史,是中国东汉时期班氏家族的辉煌史;它刻画的人物,是中国东汉时期最为有名的班氏先贤;它表现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部书所记述的,是这样的故事:春秋楚庄王时,由于“斗越椒之乱”,整个斗氏家族被诛,仅令尹斗子文之孙斗生(斗班之子)被赦免。斗班因弃于山林由母虎喂养而得名。斗氏满门遭祸,幸存的斗生一家,便迁徙到晋、代之间某地,为避灾难,亦为纪念虎乳之恩,他们改斗姓班,此即为班氏的来历,也被多部正史所载。

王莽新始年间,陕西茂陵樊家庄有一樊员外,他有孪生女儿喜文、弄剑:喜文爱文,弄剑好武。二女长成,效那娥皇、女英,同嫁三秦才子班彪为妻。喜文生子班固,弄剑生子班超,但弄剑生班超时难产而亡,临终嘱咐姐姐务将班超当亲生子对待,不必告知谁是他的亲生之母,喜文含泪应允。班固、班超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母亲常给他们讲圣人先贤和名将大帅的故事。班固领父遗命,立下写《汉书》之志,班超上了华山,跟华山道长学习武艺并自研兵书战策。在华山脚下,班超英雄救美,认识了才女邓燕,引出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因小人诬陷,班固写史获罪入狱。班超飞骑洛阳替兄辩解,因明帝赏识,班固得以出狱,出任兰台令史,朝廷正式让他撰写《汉书》。同时,班固写《两都赋》,编《白虎通义》,撰《燕然山铭》,成千秋良史之笔。但不幸,他受窦宪案之牵连,被捕入狱,又因洛阳令种兢等人残酷迫害而致死。

班超投笔从戎,率36人出使西域,他们“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虎穴”搞斩首行动,杀匈奴使者,砍于阗神巫,平疏勒、莎车。他亦为小人所诬,因诏欲回京都,西域陷于一片混乱。小班雄代父上书,又有窦固将军为之力争,方才让班超继续留在西域,使西域52国摆脱了匈奴奴役,统一于东汉王朝,使丝绸古道得以复通,西域人民生活得以安宁,拓展并延伸了丝绸之路。其间,班超被迫休妻,但天公作美,他与巾帼英雄疏勒公主相爱;匈奴单于遣派刺客,三次刺杀班超,班超因中毒镖几乎丧命,幸被老郎中、疏勒公主和扎克采摘的千年天山雪莲所救……正是这时,班昭奉诏入京续写《汉书》并教授嫔妃,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

班超被封定远侯后,因老思乡,回到洛阳,七旬而终。他与疏勒公主生子班勇,袭父职远镇西域,多有功劳。班超孙班始(班雄之子),虽有幸娶清河王公主,但因公主淫乱,班始杀之,遂获罪,不仅本人被汉顺帝降旨腰斩,同母兄弟姐妹亦被杀,这自然是一出悲剧。

古代皇权历史的大起大落、大兴大衰、大喜大悲,都是不可避免的。东汉时期班氏家族的先贤,为东汉的辉煌和鼎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看《班氏演义》,看东汉时期班氏的家族史,犹如看一部十分典型的一种姓氏比较完整的家谱,透过它能看出东汉的兴衰,这至少能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效应。这部书,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七分事实,三分演义”,其中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真实可信的。

袁银波这样说:“班氏文化是典型的宗亲文化,耀目的地域文化,精彩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中华文化。它的典型,是在于一个姓氏,一个家族,仅东汉年间,就涌现了那么多历史名人,尤以“四班”最有代表性;它的耀目,是因为这些班氏先贤,不仅‘子承父业,妹继兄志’完成了《汉书》的撰写,而且威震西域,安边固疆,延伸和拓展了丝绸之路;它的精彩,是在于这个家族的历史,其实是一出十分曲折离奇的悲喜剧,是一部进行家风教育、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它的优秀,是在于它能有中华名人的代表,能聚民族历史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不比任何帝王将相家族史逊色。正因为它是典型的、优秀的、民族的,所以,它不应狭隘,不应局限,这便是我作为一异姓之人,必欲加入班氏文化、汉书文化研究队伍的原因。当然,我更有生在班家谷、长在班家谷深深的故乡情结。”

看了他的这段话,作为班氏后裔的我们,既感到骄傲,又增加了压力,既感到自豪,又增添了动力。我们一定要继承班氏家族的优秀传统,学习班氏先贤的高贵品质,弘扬班氏先贤的伟大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当然,弘扬班氏文化、汉书文化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长久的事业,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努力。2022年10月28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汉书》,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对班氏家族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样,袁银波这部《班氏演义》的倾力之作,也一定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会给广大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它将在中国文学的大观园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系原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班氏文化热心人

——长篇历史小说《班氏演义》序二

班理

记得在一家杂志上,我曾经看过一篇《别开生面窑洞会 大型寻根头一回——班固书院挂牌仪式暨中华班氏宗亲寻根特写》,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真用得上著名喜剧美学家陈孝英先生在班固书院挂牌仪式上发言所说的话:“创造历史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创造历史,让我们记住2014年3月26日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够为他们的前人今天所做的这项开创性工作而感到自豪!”也就是这个日子,将刀刻石雕般地刻在陕西扶风班家谷,刻在每一个在这里参加班固书院挂牌仪式的人的心里!

紧接着,陈孝英又作了更加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参加过各种‘跨界会’,今天是跨界幅度最大的一次,工农商学兵,行行有代表,群贤毕至,书院生辉,使我感触颇多。

“今天的聚会地点是班固当年写《汉书》的地方,我们将要挂牌的书院亦以班固命名,所以我的感触多与这位扶风名士息息相关。

“先从这位名士的后人——袁银波说起。银波是我相处了将近30年的同事、文友和忘年交。他的勤奋和执着,他的事业之网涉猎之广泛,他不断向命运、向困难、向生命极限挑战的勇气,以及在任何情况下对情义的忠贞不渝,在朋友圈里是有口皆碑的。多年来我一直在探寻,这位性格内向的书生何以能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今天似乎有了答案——因为银波是班固的后代,因为是班家谷这块风水宝地滋养了我们这位高产的优秀作家,因为在银波的血管里流淌着一种我们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精神,那就是倾其毕生精力写成《汉书》的‘班固精神’。大约,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在我们陕西作家群中,都公认在袁银波身上有一种班固精神。”

也正是在这种班固精神的激励下,时隔仅仅一月,陈孝英先生“创造历史”的话便得到了印证:于5月2日,便有了120余名来自新西兰等国家和中国各地的班氏后裔,来到陕西省扶风县境内的班固墓及班氏故里祭祖寻根,并为当地班家谷的“班氏故里”石碑揭幕这样的重大事件。对于这一事件,中国新闻社记者田进采写了《海内外班氏后裔陕西扶风祭祖寻根》一文,《中国日报》等百余家新闻媒体予以宣传转载。此一事的宣传如此之广,却很少有人知道袁银波,他实际是这一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

我与袁银波早在20世纪80年代相识。在一次大型活动场所,袁银波见到我后,这样莫名其妙地问:“你是不是姓班?”我说:“我叫班理,怎么能不姓班呢?我爸姓班,我爷姓班,我爷的爷还姓班,我是正儿八经的班氏后代。”尽管我的回答对他稍有冲撞,但他却只是微笑,并有一种十分诡异的满意的神情。我后来才知道,袁银波做了大量的有关宣传和弘扬班氏文化的工作:出版过综合文集《班马耿窦四大家族》,编辑出版过《班马耿窦·班氏专集》,创作了大型秦腔剧本《镇远班超》和电视连续剧《大漠神侯》,他和王文明先生共同创作了电影剧本《班超定远》并获奖。同时,他还在自己的故乡扶风县班家谷,创建了“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班固书院”,并把自己的数十万元稿费投入其中,这种痴迷热爱和专注之举,确实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而他当初那样向我问话的目的,其实是因为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我这样一位班氏后裔而高兴。如今,又有这部洋洋洒洒60余万字的《班氏演义》摆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对这位以创作班氏文化文艺作品而见长的作家,不能不心生敬意。

党的二十大报告这样指出:“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社会见贤思齐、争做先锋。”而《班氏演义》所记述的这段传奇历史,所描写的这些班氏先贤,所刻画的这些历史人物,正好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人物的最杰出代表,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应当学习的楷模。

实际上,班氏文化、汉书文化决不只是班氏的、宗族的,而是民族的、世界的,对于它的宣传,乃是一种对民族遗产的宣传,对于它的弘扬,乃是一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所以说,班氏文化、汉书文化,决不只是一般的宗亲文化、历史文化,而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世界文化,它是需要积极提倡和大力发扬的。

我们所有的班氏后裔,都是在历代先祖的奋斗和护佑下才得以生息繁衍,也正是在对祖先的敬仰和精神传承的感召下,班氏的后裔们,大家捐资、捐书法、捐字画、出主意、想办法……展现了极强的凝聚力和行动力,这让作者和我们大家都深为感动。这样一种一个姓氏、一个宗亲的凝聚力,从某种意义上,也折射了我们国人和民族的凝聚力。须知,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学习班氏先祖先贤的功德,继承班氏先辈的志向,再创班氏家族的辉煌,是每一个班氏后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相信,《班氏演义》的创作出版,必然会填补建立在史学基础上的人物群像文学创作的空白。希望班氏同胞一定要继承班氏先祖重学好武、诗书传家的优秀传统,学习班氏先贤历经磨难、不辱使命的高贵品质;弘扬班氏先贤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爱国热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为此书面世做出最大贡献的班氏文化热心人袁银波先生。

(作者系陕西省妇联副巡视员)

 

《班氏演义》后记

 

那是在2007年6月,当我完成并出版了《班马耿窦四大家族》一书的时候,我就欲写《班氏演义》,但是最终,我只把它看作是资料的搜集;

那是在2014年5月,当海内外班氏后裔120余人来班家谷寻根问祖的时候,我就欲写《班氏演义》,但是最终,我只把它看作是实践的体验;

那是在举国欢庆的千禧年,国人华人都在热烈庆贺港、澳回归的大好日子,我就欲写《班氏演义》,但考虑到自己笔力不到,我就练笔先写作《后三国演义》。

 

终于,到了2020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种“病毒肆虐”的时候,一种“口罩严捂”的时代,一种“足难出户”的日子,我便拿起笔来,开始了《班氏演义》的创作,因为我从不想虚度自己的光阴,因为这一创作任务是我始定的目标。

一场特殊的灾难,整整延伸了三年之久;一种无端的寂寞,整整持续了三年之久;一场艰苦的写作,整整坚持了三年之久……我终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因为,我的《班氏演义》一稿基本完成。但是,作为作家,一部书稿的完成,大约只是万里长征才走到了中途,前面的道路依然十分遥远。怎么送审?怎么出版?怎么发行?因为,作家不同于书画家,一张字画在墙壁上的张贴悬挂,就代表了一幅作品的发表,而作为文字作品,必须经过印刷出版、公开发行,才能使之与读者见面,才能得到大众的阅读和社会的承认。

无奈之际,我便将我的难处对远在云南昆明的班氏后裔班淑珍讲了。想不到,这位班家的女儿、巾帼的女侠,竟然挺身而出,答应全力相助。经她在班氏家族微信群发动和单独电话联络,我们成立了一个《班氏演义出书商讨群》,说商讨,也真格商讨:有人对《班氏演义》提供了这样那样的资料;有人对《班氏演义》创作提出了这样那样的建议;有人看了《班氏演义》初稿后提出了合理化的修改意见……我们迅速形成了一个《班氏演义》创作和出版团队。一部书的创作、出版和发行,能有这么多人关心、支持和参与,这并不多见。

其实,《班氏演义》的一稿二稿,我是在西安“龙角斋”写作并完成的。而此书的定稿,我是在被称做天堂的美丽杭州千岛湖畔完成的。因为我喜欢江南水乡的山清水秀,那美丽的风光会给我以创作的灵感;因为我喜欢千岛湖的银波荡漾,那里常常会把人带到一个童话的世界;因为我喜欢天屿山的百变晚霞,那晚霞的余晖会延续我写作的生命。于是,今年清明时节,班氏后裔在洛阳祭祀先祖班超时,班淑珍几番邀我前去,我因在千岛湖写作而难成洛阳之行,便给他们写了贺信。我信中这样说:“我曾经深感孤单,因为我一直在孤军奋战。但是,当我完成了《班氏演义》的创作之后,班氏后裔们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能书者题字,擅画者绘图,有主意者出主意,有智慧者出智慧……这,不能不令我深深感动。”更想不到,对于我的贺信,洛阳祭祖活动的主持人当众宣读了,这更成了我继续完成《班氏演义》修改和出版的动力。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胜利的曙光,还看到了丰收的希望。因为《班氏演义》的耕耘作务已经结束,收获入仓在望,出版发行在即。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拥有感恩的心,你会感谢善良的人们给予你的每一份善意,无论相识与否。”所以,我衷心感谢每一位为《班氏演义》的创作、出版和发行做出贡献、提供支持的人,这无论相识与否。

我感谢本书创作、出版、发行的策划者、组织者、校对者和重点参与者班淑珍、班德海、班森、班程农、班理、班夫玉、班永吉、班允旭、班李鹏斐、班大胜、班文。正是由于他们的倾力参与,才使本书的定稿得以加速,文图得以并茂,出版得以加快;我感谢本书的赞助者和忠实读者班虎林、班广伟、班晓风、班斌斌、班启春、班锦源、班晓民、班福安、班守义、班程龙、班海方、班红卫、班永强、班留子、班良交、班辉、班福建、班汉宾、班安淮、班文俊、班中立、班祖恒、班庆荣、班中祥、班瑞峰、班忠龙、班绍财、班良华、班华忠、班武疆、班允生、班合作、班世界、班群富、班允旭、班廷新、班一龙、班军、班荣耀、班新华、班俊宏、班兴旺、班心运、班荣友、班永奎、班新强、班挺、班玲、班正持、班安洲、班俊、班楠璠、班虎科、班树金、班渝斐、班春锋、班新华、班德华、班理、班大胜、班文军、班林、班玉喜、班清泉、班李鹏斐、班广献、班良国、班淑珍、还有豫东商会理事会等。正是由于他们的相助,本书的正式出版才得以确定。我感谢李玲女士和青年作家延英,正是由于她们的协助,为之认真录稿,查找资料,改正错误,处理琐事,才使这部书稿得以完成。我感谢本书的出版方北京松树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百花文艺出版社,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本书才得以正式出版、公开发行。而吴光利先生更是事必亲躬,尽心尽力,这一切,都使我深为感动。

在这里,我再次感谢班淑珍女士,这并不仅仅因她率先联络建群,踊跃捐款,四处奔波,日夜操劳,坚持工作,但仍然被有些人误解和埋怨,她几次给我打电话都带着哭腔。我安慰她说:“只要我们做的事是对的,只要我们的书出版了,这就是我们的成功。不论别人怎么说怎么想都无所谓,因为我们问心无愧。”俗话说,‘一家十五口、七嘴八舌头’,且不要说是一个宗族的事了,意见自会不一。但我觉得,终有一天,所有的班氏宗亲,都会理解班淑珍、感谢班淑珍的。

现在虽然有了《班氏演义》,但我并不满足。我已开始动笔写《马氏演义》,我还要继续写《耿氏演义》和《窦氏演义》。因为写扶风东汉时期四大家族班马耿窦演义,是我为自己确立的目标,我一定为此而努力,也必须为此而努力。我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须知,这既源于我对班马耿窦四大家族十分的仰慕,也源于我对班马耿窦名人先贤无限的尊崇,更源于我对故乡扶风班家谷深深的情结。

我最后还想说的一点是,尽管《班氏演义》已顺利交稿,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例如,班俊先生后来指出:班彪还有一女,她是班昭的姐姐,嫁给了周季贞,家谱有记载。周季贞曾著《问神》,但此书已经失考。这本是一些重要的史料,但我创作《班氏演义》时并不知,只能留待以后再版或改编影视剧时参考了。也就是说,对于《班氏演义》,还有许多探讨、补充、改正和拓展的空间,尤其是使之变为影视剧时更为需要。总之,我们既然把弘扬班氏文化、汉书文化作为使命,那就必须为完成这份使命而努力。

 

袁银波  男,汉族。1951年12月出生于陕西扶风班家谷(班固故居)。1969年入伍,在空降兵部队服役并从事文艺创作,多次立功受奖。1976年复员,初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后供职于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曾创办并主编过《宝葫芦》《神童》《艺术界》杂志。现已发表4000多万字文学作品。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联少儿文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中华梨园学研究会秘书长,陕西省儿童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长篇历史小说《班氏演义》正式出版为作家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未经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作家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我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作家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我们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