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期三天第九届北京诗歌节19日在京落幕,带来诗歌与视觉艺术、舞蹈共同构建的艺术时空。
北京诗歌节由著名诗人芒克发起。第九届北京诗歌节以“原点”为主题,11月17日在北京声音艺术博物馆开幕,从多个侧面呈现和探讨诗歌与声音、视觉、空间等方面的关系,并设有“回归原点——诗歌与声音”的主题论坛。回归原点的努力离不开诗歌声音维度的伸张,而这不仅牵涉诗歌的传播和呈现渠道,也带有对诗歌创作的内在要求。
本届诗歌节分为现场“诗歌与声音”研讨会、嘉宾朗诵、陶身体圆运动工作坊和艺术剧场等多个板块,除主会场的朗诵和颁奖活动,还设有“吉狄马加个人诗歌音乐会”“儿童诗与写声音、画声音”等,诗歌与视觉艺术、舞蹈一起,共同构建艺术的时空,也为声音艺术博物馆的声音采集工作提供丰富的内容。声音艺术博物馆联合创办人洪峰表示,声音作为独特的艺术载体,和诗歌艺术有着深刻关联,博物馆也启动了诗歌的声音现场采集工作,芒克、树才、赵野等50余位诗歌节的嘉宾纷纷采集了创作的诗歌朗诵声音。
据悉,北京诗歌节自2015年起始每年举办。第八届北京诗歌节举办线上朗诵会打造“诗歌24小时”,实现了239位诗人接力直播。( 应妮)
*【第九届北京诗歌节共建声音、视觉、舞蹈的综合艺术空间为作家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未经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作家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我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作家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我们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