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锐(河南)
细细回忆,我和李春雷老师的“文缘”可以追溯到2004年。
说起来实感惭愧,那时,我于文学,是一只青涩懵懂的菜鸟,而文学于我,却是一个随时可以慰藉灵魂的挚友。
追忆往昔,无限感慨。那一年,我参加河南省文学院举办的“河南省文学院影视文学创作研修班”,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全省、乃至全国文学领域的名家,李春雷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印象中,李春雷老师是受邀讲课嘉宾中最年轻的一位报告文学作家。因为我们普遍对报告文学抱有偏见,尽管他当时因为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出版而名声大噪,却并没有引起我们太多的关注。那时的我们对文学的认知浮于浅表,培训班结束后,因文学结缘的20多位文友就各奔东西。十多年间,因为生存,很多文友追逐诗和远方的浪漫灵魂,又被荆棘横生的现实无情地抽回了原形。像我这样一路懵懵懂懂、摇摇晃晃、对文学不离不弃走到现在的,已屈指可数。更悲催的是,很多年来,我对报告文学仍处于“无知和麻木”状态,李春雷老师在我的记忆中也渐行渐远。
人生有缘,时光中定会不期而见。文学这座桥,于斑斓的生活中,更像一条流光溢彩的魔带,让我和李春雷老师的师生“缘分”,在悠长的岁月里,隐隐相系。
时间跳跃到2020年的金秋,我再一次和李春雷老师有幸相遇在美丽的鲁山——河南省奔流文学院举办的第13期作家研修班上。因特别感佩他坐专列逆行去武汉抗疫一线采访的英勇,在他给众文友签名的夹缝里,我斗胆加了他的微信,还争分夺秒地喊上文友赵冰,和李老师合影留念。
缘分这东西,该来的时候赶也赶不走。更何况是魅力四溢、能让人脱胎换骨的“文学之缘”?
2020年的开春,漯河市各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下属各协会要求全部换届,我被推选为郾城区作家协会主席。为了给作协的会员们提供集中展示文学才华的平台,主席团通过商讨,借郾城区文化名景“㶏水风帆”的寓意,创办了协会的微信公众号《㶏水文韵》。但是,在平台运行之初,首次编发什么内容的文章,我颇感纠结。
恰在此时,我和李春雷老师在朋友圈里再次不期而遇,就斗胆请教了李老师,没想到李老师非常耐心地和我进行了交流。得到他的鼓励,我的胆子也就大了起来。我很真诚地对李老师说,因为我们作协队伍刚刚成立,会员们的写作水平都处于起步阶段,若有机会,很想邀请他为我们做文学讲座。没想到李春雷老师非常慷快地说:可以。他也很想抽时间,到漯河郾城了解一下民族英雄岳飞的“郾城大捷”和文字学鼻祖许慎的《说文解字》。
心有执盼,梦想成真。
2020年6月20日,国家重量级作家李春雷真的就兑现了他的承诺,于百忙之中来到了美丽的食品名城漯河。也就是为了迎接李老师的这场讲座,我才真正用心拜读了李老师的报告文学作品。不读不知道,读后惊呆了。我在网上搜到他的短篇报告文学《摇着轮椅上北大》,眼泪伴随着我一口气连读两遍。从此,李老师的妙语华章,彻底扭转了我对报告文学狭隘的认知。
那天,来自全市的近200名文学爱好者,相聚在郾城小学的大礼堂内,聆听李春雷老师《漫谈报告文学与散文》的专题文学讲座。从中国远古汉字到最早的文学著作《尧典》、再到“抗金名将”岳飞,从春秋战国历史典籍、到唐宋明清纪实文学、再到以桐城派为代表的古典散文以及现代的报告文学……李春雷老师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他厚重的文学素养、执着的梦想追求、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丰硕的创作成果,给到场的广大文学爱好者奉上了一场精神世界的饕餮盛宴。
下午,李春雷老师到临颍小商桥风景区,虔诚地凭吊了北宋著名的“郾城大捷”中牺牲的岳飞爱将、民族英雄杨再兴。晚上,他又不辞辛苦赶到商桥高中,用他2007年就轰动全国、至今已再版13次的长篇报告文学《摇着轮椅上北大》中主人公郭晖身残志坚、靠自学成为100年来北京大学第一位残疾女博士的感人故事,又结合他自身的成长历程,为农村高中的孩子们做了一场至真至情的励志人生讲座。他的谦逊博学、平易近人和精彩的文学讲座,在漯河文学圈里成为美谈。
回到邯郸之后,李春雷老师签名赠我他的专著《摇着轮椅上北大》《李春雷报告文学精品选》《朋友——习近平和贾大山的交往纪事》《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木棉花开》等,我读后更是惊艳和震撼。
今年7月,我又带队参加了河南省奔流文学院第16期作家研修班,李春雷老师也是这次授课嘉宾中的一员。一天晚饭后,我想再次邀请他到漯河举办文学讲座之事和他沟通。电话拨过去,他急速地说:“李锐,我现在正在开个小会,等结束了我给你回过去啊。”看看时间已是夜里9点,我就没再敢打扰他。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7点,我就接到李老师的道歉电话。原来,一群文学爱好者恳请他开办了一个“空中课堂”,每周日的晚上9点,他就和众多粉丝们相约云集在那里,分享他多年来一篇篇报告文学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
李春雷老师本来创作任务就非常繁重,但他一诺千金,不管身在旅途、开会学习还是参加朋友聚会,他都会挤出时间,于每周日晚9点,雷打不动和他的“粉丝们”相见于“空中课堂”,共享报告文学的魅力和美好。他的守时守信、开诚布公、谦和友善、严谨豪爽、甘为人梯的精神,影响、感染着群里的每一个人。我也在一次次聆听李老师的空中课堂讲座,更多地了解了他的为人处事,对他更是敬爱有加。他带着爱人和儿子,去山东寻找33年前救过他命的一位老人,可老人已经去世,他诚恳地给老人的儿子留下2000元钱,然后把老人的照片带回,珍存在书房里;他把在第七届《中国作家》剑门文学大赛中获得的8万元奖金,当场全部捐献给广元市作家协会作为文学启动资金;他自掏腰包从出版社买书,不计其数签名赠送喜欢读书的朋友和读者们……
李春雷老师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每次国家有难,都能看到他勇毅前行的身影:非典、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武汉疫情……他要走在事件的最前沿,以一位纪实文学作家的责任和担当,为时代留下最感人最真实的时代记忆。他那如椽之笔,既能豪情地书写大国工匠,更能虔诚地歌颂市井平民。他的语言、结构和立意是独特的,也是多彩的。散文的美、小说的奇,立意的深,还有他富有深度思辨和旋律之美的语言所营造的独特的文学“气场”,都在他的笔下得以恣意地呈现。他作品中的褒赞或忧思,既能让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也能启悟读者对现实更加理性的观察和思考。而且,通过文字,通过交往,通过听他讲课,对他了解得越多,就越感觉他的创作实力、人格魅力、文学情怀和无私奉献等诸多优秀品质,让人由衷地敬赞和钦佩!
时光溢暖,文缘清幽。流年有痕,德艺双馨。
李春雷已把文学当成一种使命,他致力于“以最纯正最规范最典雅最精美的白话文写作,来提升中国文学语言的表现水平,开拓汉文字表现人类精神自由的境域”;同时,他更加执着于“知识分子写作,为天地为历史为苍生为人类文明立心立命立言。”目前,他已经辛勤创作长、中、短篇报告文学300多篇、散文100多篇,出版著书40多部,他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 ,也是新世纪以来唯一获得两届鲁迅文学奖的作家 ,更是徐迟报告文学奖历史上惟一蝉联三届的作家,被公认为“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
再次诚挚地感谢文学,它不仅让我有缘结识了李春雷这位老师,更让我通过阅读他的一篇篇文章,一部部作品,读懂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家,才可以真正称为一个时代的报告文学大家。同时,我也在与李老师相遇、相识和处事的过程中,被他身上一种无形的精神感动着,温暖着,激励着,改变着……
李 锐 女。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理事、会员部主任,河南省奔流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漯河市郾城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散文专著《心灵的舞蹈》《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