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之光——读田继光先生《凡人微光》哲理诗

1/31/2023 11:25:49 AM华文作家网来源:作家报         点击数:
关键字:

 

王芳闻(陕西)

 

首次在微信上读到军旅诗人田继光先生的几首励志哲理诗,正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八月,那些闪烁在字里行间的人文情怀和精神之光,使我油然想到泰戈尔的诗句:“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他和他的哲理诗不就是那道光吗?

认识继光先生,缘于我在咸阳市委宣传部工作时的老领导,时任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郑治全先生,郑先生从大校位置退休后,一直坚持创作,笔耕不辍,于去年又发起成立了西安老战友文友会。一批离退休军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坚持以诗文书画来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八一”建军节前夕,我受郑治全会长之邀,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庆祝“八一”建军节文友会。第一次走进这个“军旅团体”,浏览了他们别开生面的诗词书画展,其中继光先生的书法作品笔走龙蛇,引起了我的关注。本以为,这就像以往我参加的会议一样,走了,就散了。谁知,这些首长中竟有好几位加了我的微信,会后不久就给我发来了他们的诗作,这让我非常感动。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我肃然起敬,他们也是这个新时代最可敬可爱的人。

因为我担负都市头条《丝路诗刊》、今日头条《丝路文化院》《世界诗人》杂志主编等审稿任务,同时为多家国家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推荐诗稿,继光先生似乎对我很信任,每天清晨我都会读到他发来的诗作,百余天下来已阅读了百余首诗,对不少诗作我都谈了读后点滴感悟,与继光先生在微信上进行了交流。这是我以往仅有的一次和一位素昧平生的作者长时间进行诗歌对话,在人生精神价值指向上以诗理文字的方式共鸣共情。与其说是继光先生谦逊向学,信赖一位“国际丝路行吟诗人”,还不如说是我读懂了他的诗歌,从他的哲理诗中获取了生命的养分,获得了退休后生命再度向青春出发,走向丝路诗歌远方的智慧和力量。

继光先生的这些哲理诗短小精悍,智慧而晓畅,睿智而明媚,真诚而励志,烛照着人生、品行情操、行为处事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涓涓细流中暗示着我、改变着我、鼓励着我每天去思考生命哲学,思考人与社会、诗与生命、诗与哲学的内在联系。

喜欢读继光先生的哲理诗,也缘于我们都是汪国真的“铁粉”。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还在咸阳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一年到头有写不完的公文、讲话、调研报告。市政府大门路南就是渭滨公园,我在城建部门办了个出入证,闲暇时就带着一本汪国真诗集到公园,坐在湖心亭岛朗读汪国真的诗。

汪国真哲理诗当时风靡全国,校园里更是朗朗诵读声不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句诗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汪国真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1990年5月出版,当时贺年卡、笔记本上都印着汪国真的诗,他的诗作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像一阵清新的风让年轻人领悟、感动,去追逐梦想。之后,《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诗集相继出版,上海评论界称汪国真为“诗歌王子”。据北京零点公司1997年的调查,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汪国真名列第一。二十多年过去了,汪国真的哲理诗并没有被岁月淘洗遗忘。2015年汪国真去世后,又一次掀起了汪国真诗歌热潮,人们纷纷用他的诗纪念他,他的许多名句被人们引用在文章中。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亦曾引用了汪国真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继光先生的哲理诗是有着很深的文化根基的,不仅深受中国当代哲理诗,特别是汪国真诗歌的影响,亦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哲理诗代表诗人泰戈尔的影响。泰戈尔的《流萤集》《新月集》《吉檀迦利》都是他十分喜欢的,许多金句他熟记于心,如“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世界才真正热爱我们”等。继光先生怀着对世界、对人生的深爱,把日积月累地对人生、社会的细心观察深入思考,提炼升华,创作出了近百首哲理诗,其中每个字句都传达出温暖积极的人生态度、行为理念的正向价值指引,这些都是烛照生命的凡人微光。

例如《命运》三则(包括《活出自己》《问题》两则)。在这一组哲理诗里,诗人用了五组整齐的排句,诠释了海德格尔“人是诗意的栖居”的生命哲理。

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人的一生就是“此在”不断绽放的过程。其间,贯注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矛盾冲突,人的伟大正在于“我在故我思”。通过思考,自觉地对命运旅程中的许多迷茫实现“解蔽”,从而走向“澄明”世界。继光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审美给予命运诗意的解读,在他看来,每个人的命运,既依赖于人的主观,又受制于客观。强者创造命运,弱者顺从命运。如何找到命运的支点?《命运》三则从三个不同层面,给予了诗化的提示。

第一层,《命运》,首先说人的“心量”,也是支撑命运的能量。理学大师陆九渊说:“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毛泽东在年轻时也认为:“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动。”这也是继光先生所说的“心量”,它由知识、性格、格局、气度等构成,“心量”越大,境界越高,格局越大,气场越大,支撑命运的能量就越大。

第二层,《活出自己》,是说命运的“角色”,认清自己,不与人攀比,找到平衡“命运”的支点。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要去掉许多徒劳的“操心”。这点对当代人来说尤为重要,当代人困于各种“文明病”不良甚至有毒的情绪里。据说中国有2亿人患了抑郁症,困在自己的“心魔”里。如何撑起自己的命运?认清自己,驱除心魔,走出桎梏,珍惜“限量版”的自己,高高扬起命运的风帆!

第三层,《问题》,则从另一个角度,告知人们,命运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生命个体虽然“心量”很大,亦勤奋、努力、刻苦,但产生的客观效果却往往不理想,这是因为到达理想彼岸的方法不适应。找到了主客观相适应的点,也就找到了打开命运之门的金钥匙,从而认清自己,走出晦暗混沌,内心就会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

人的命运之所以可控,从方法论上说,正在于人有着精神操练的自觉。法国诗坛领袖瓦拉里说:“我的全部哲学仅在于操练我的精神。”继光先生在《体悟》《醒悟》《贫穷》《闲着》这一组哲理诗中,以丰富而又纷纭的意象,揭示了命运历程中自我与非我、物质与非物质、明日与今日、大地与果实、伟大与渺小之间的矛盾。

因为在继光先生看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没有对立便没有运动和进步。对于人类而言,善与恶、爱与恨、理性与激情、高尚与卑鄙……这都是人类生存进化中必需的,人类在矛盾对立中方能展现活力,创造奇迹。诗歌的使命就在于深入洞悉人类灵魂的两个对立状态所呈现的复杂性、多维性,并对之给予审美的蒸腾,才能在精神的高端抵达命运的彼岸。他的哲理诗,总能以开阔高远的眼界、温暖博大的诗心,参透人类自在与外在和谐相处的种种玄机,具有诗性的洞见与思考的力量。诗人试图通过精神磨炼,从而达到生命逻辑与精神逻辑的统一,活出人的新境界。正如清人纪晓岚所说:“故善为诗者,其思浚发于性灵,其意陶熔于学问。”这是一种过滤和提纯,其结果是为读者提供一种简洁明朗的为人处世之“道”,或者叫做“生命诗学”。

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的多元,理念的多样,都给生存实体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大转型带来生命主体情感的分流和思想的震荡,物质的极大丰富与精神文明的滞后,都使得构建健康向上的心理生态成为迫切的时代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继光先生的创作实践正是借助词语的微光,帮助自己和他人烛照灵魂,省观内心,建立与外在社会和谐的内心秩序,一点一点地在心里积累光源。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思想必然要对这里被称为澄明的那个事情给以特别的关注。”

继光先生的哲理诗,在艺术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因其语言质朴、精粹凝练、内涵丰富,启人心扉,发人深省,深受读者喜爱,有的金句已被传诵。

哲理诗自古希腊《荷马史诗》始,至今已有三千多年,荷马是一切诗人的祖宗,亦是古希腊一切哲学的源泉。后经普希金、雪莱、拜伦、纪伯伦、泰戈尔等先哲诗圣推波助澜,哲理诗创作方面日积月累已建构了一座座诗意的高峰!继光先生给自己选择了最难走的路,选择了最难攀登的山。他在最新的一首诗里说:“虽然登不上珠峰的顶点,但也不能让珠峰远远孤独”。他就像个登山的朝圣者,坚持每天一诗,一步步勇毅地朝哲理诗的顶峰攀登。

平凡,即伟大。一位微信名梵凡的读者,在致继光先生的短句中写道:“您的诗,是长夜里的烛光,是黎明时的晨曦,是春风在耳旁的叮咛,是迷津渡口的舟船,是生活泥淖中的光纤,是灵魂再度飞翔的风帆。”继光先生的哲理诗就像一只萤火虫,无论飞过谁的心里,总会划下一丝或浅或深的光痕,给予生命某种暗示或启迪,治愈生活中的些微不适和烦恼,或像一条光纤,拉着灵魂从生活的泥淖中升华。我们有理由相信继光先生的凡人微光,持之以恒不断地集星星点点之光,薪火相传,假以时日,定会聚集成更明亮的光源,成为二十一世纪哲理诗的推动者、代表者。

 

(作者系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世界诗人》杂志总编)

 

*【诗人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之光——读田继光先生《凡人微光》哲理诗为作家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未经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作家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我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作家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我们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